中国史とつなげて学ぶと日本史の常識が覆る理由 「アジア史の視点」から日本史を捉えなおす意義

联系中国史来学习日本史的话,会颠覆常识的原因是什么?从“亚洲史的视点”重新认识日本史的意义



前文过长,现简略翻译如下:
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就气候变化、人口变迁、经济网等与日本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近年来,从所谓的全球化历史的观点出发,环境和气候成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尽管如此,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达到能够系统阐述历史事实的地步。
如果单看日本史的话很难理解地球规模的气候变动如何影响日本历史的。
日本列岛温暖湿润,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农耕,过往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生产,在这样的一元化环境条件下,即使发生了气象变动,在社会经济史上,其结果也只有无丰收或饥荒而已。与此同时,政治的动向也变得十分单调。这样一来,在列岛上,人的历史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难以捉摸了。
不过尽管如此,在7世纪到8世纪律令国家的形成,11世纪开始武家政权的崛起,16世纪以后的天下统一的达成时等,日本历史也是十分动荡的。
笔者认为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中国史的影响。
在唐朝建国之前时,中国经过一段长期的政权分立,后来终于形成了统一的政权。而这之前的分立,主要是游牧民南下移住黄河流域而导致的。移民的原因是因为气候变冷。在北方草原地带生活的游牧民,由于气候变冷草原植被锐减,无法进行牧畜为了生存不得不移居。移民和现有居民之间经常产生摩擦。唐朝的统一使得法治得到确立,维护治安有法可依。唐朝的律令体制体现着从前的分立时代的影响,甚至是由气象变动引发的。另一方面,日本列岛终于到了国家形成的黎明期,古代日本以唐朝为目标复制了律令体制。
而脱离律令体制、武家政治的形成,是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纪的一步。北半球的气候在同一时期转变为变暖,于是在大陆适应了气候变冷的律令体制的唐朝开始崩溃。日本的中世纪与这样的运动并行发展着。并且随着复制而来的法律越来越难以适应日本,政治和文化也逐渐本土化了起来。镰仓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它的顶峰。
欧亚大陆在13世纪由蒙古帝国的成立,开始了大统合,这对日本也有直接的影响,那就是所谓的“蒙古袭来”事件。蒙古的动向,可以说是之前全球变暖的总结果。从9世纪左右开始真正变暖,使草原的植被恢复,促使游牧民族的活动,游牧国家变得强大。东亚游牧国家经过维吾尔、契丹、女真,最终到蒙古(到达顶峰)。农耕世界的中国(中原),随着环境的好转、竞争的激烈化、资源的开发,唐宋的技术革新、经济成长、文艺复兴也随之兴起。这样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飞跃性的扩张为蒙古帝国的大统合奠定了基础。
而日本击退了“蒙古袭来”,没有加入大统合。这一历史也代表着日本和大陆的差距。虽然日本与大陆共有气候变暖这一气候变化,经历过类似的社会经济现象,但却走在了不同的道路上,从此可以看出日本史的(独自)特性。在日本史上“蒙古袭来”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在那之后不久的14世纪,气候又转向了变冷。全世界都因为疫病和不景气而黯然失色,比如说欧洲鼠疫蔓延。
之后的世界史为了摆脱“危机”,开始了新的变化,日本列岛也发生了镰仓幕府崩溃骚乱。在“危机”之后的200年,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了环大西洋革命、产业革命,也就是西洋近代史的形成。其对日本的影响,表现在战国乱世、南蛮舶来、天下统一等16世纪以后直至近代的历史上。而且此时中国大陆正值明清交替,日本的轨迹与此动乱并行的一点,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南蛮舶来: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将东南亚一部分地区作为了殖民地,后来贸易圈一直扩展到了日本,他们向日本贩卖过去的东西被日本称为“南蛮品”)
这样看来,从中国·东亚·东洋史的视点重新把握日本史的意义就十分明显了。
西洋的各国史虽然是本国史,但英、法、德都是相邻的,而且各国都有过作为列强称霸世界的经验,所以各国史同时也是西洋史,又是世界史。虽然日本不是如此、无论怎么深入挖掘日本史,也无法得出整体的世界史(的影响),但日本的历史绝不是孤立的岛国历史。明治时期日本人开创东洋史学这门学问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除了西洋史之外,日本人还想编著东洋的“世界历史”,从此来深思日本在东洋中的地位,然后东西洋史合并、构建出一副世界史。而在东洋史中十分重要的便是中国,如果撇开在东亚有压倒性存在感的中国历史,那么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无法理解日本的所处位置。中日两国隔海对望互相不断影响。如果能通过东洋史学来说明中国和东亚这个’世界’的话,从与其中的关联性也可以明白日本的存在。甚至可以看出日本在全世界的地位。
但东洋史学如今是濒临解体的濒危史学。大学里的东洋史·中国史的讲座完全没有学生选课。日本人逐渐失去了由先人构筑起来的从东亚的视点将日本连接到全世界的优势。